![](http://m.mg7199.com/file/upload/201904/09/184852712608.gif)
![](http://m.mg7199.com/file/upload/201904/09/184916582608.gif)
以推廣馬鈴薯優(yōu)良品種和先進技術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為宗旨。運用自己優(yōu)良種薯和領先的技術,實現(xiàn)帶動眾多戶農民促進農民增收致富。目前公司微型薯生產基地:占地73畝,組培室1100平方米、防蟲網(wǎng)棚14680平方米,質檢工作室100平方米,機械倉庫100平方米,涼曬棚588平方米,包裝車間325平方米;種薯倉庫774平方米;年生產微型薯1000萬粒,公司基地所處地理位置海拔高,晝夜溫差大,馬鈴薯生長周期長,同時由于基地光照充足,有最適宜馬鈴薯生長的氣候條件。種薯生產基地實施了坡改梯、節(jié)水灌溉設施建設,大型機械可進地耕種。年生產和供應原種達1000多噸。一級種生產基地2000畝,年可生產和供應一級種薯5000噸
關于土豆的栽培歷史
十六世紀中期,土豆被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。那時人們總是欣賞它的花朵美麗,把它當作品。
1586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擊敗西班牙人,從南美搜集煙草等植物種子,把馬鈴薯帶到英國,英國的氣候適合土豆的生長,比其他谷物產量高且易于管理。
后來一位法國農學家——安·奧巴曼奇在長期觀察和親身實踐中,發(fā)現(xiàn)土豆不僅能吃,還可以做面包等。從此,法國農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土豆。
1650年土豆已經成為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,并開始在歐洲普及。
17世紀時,土豆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并且已經傳播到中國,由于土豆非常適合在原來糧食產量極低,只能生長莜麥(裸燕麥)的高寒地區(qū)生長,很快在內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陜西北部普及,土豆和玉米、番薯等從美洲傳入的高產作物成為貧苦階層的主要食品,對維持中國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1719年由愛爾蘭移民帶回美國,開始在美國種植。
十九世紀初期,俄國彼得大帝游歷歐洲時,以重金買了一袋土豆,種在宮廷花園里,后來逐漸發(fā)展到民間種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