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家“兩棲”農民掙雙薪發(fā)四季財
在巧家縣廣大農村村民都有兩個身份,一個是農民,一個是工人,一半時間在自家莊稼地里干農活,一半時間在外打工。這些亦工亦農的“兩棲”農民,農忙種地、農閑務工,既不荒蕪土地、又增加了收入,用勤勞的雙手做到春夏秋冬“四季發(fā)財”。他們在外務工鼓了腰包、長了見識、換了腦子,帶回外面的先進技術和思想理念,回鄉(xiāng)后找到致富門路,一些外出務工農民成為村里的能工巧匠和勤勞致富帶頭人,促進了當?shù)亟洕l(fā)展。
巧家縣新店鎮(zhèn)新店村新房村民小組村民潘華明告訴記者,由于農活只是栽種和收獲時節(jié)較忙,平時都比較清閑,因此每年春節(jié)后就忙著把莊稼種下地,然后妻子在家管理,自己則外出打工,到七八月份又回來幫忙收莊稼,收完莊稼又出去打工,一年下來,糧食不減,還有兩三萬元的務工收入。
“縣里組織的培訓增強了我們外出務工的信心,出去后增長了見識,不論是生活觀念,還是技能技巧,包括糧食的種植方法和技巧,都學到了不少。”潘華明說,農民農忙務農、農閑務工致富,感謝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(fā)辦的勞動力轉移培訓。在農村,部分老百姓文化水平低,思想觀念落后,存在安于現(xiàn)狀的思想。為讓這部分村民增長見識,學到相關技能技術,成為“能工巧匠”,巧家縣農村人力資源開發(fā)辦加大對外出務工人員技能培訓力度。2014年,聘請了3家培訓機構在老店、紅山、大寨、小河、東坪等鄉(xiāng)鎮(zhèn),培訓電焊工、維修電工、架子工、砌筑工等2400人。讓這些農民掌握核桃的嫁接要領、科學種植方法與管理技術以及電焊、維修電路、砌筑、搭架等操作技巧。通過培訓,僅大寨鎮(zhèn)就有280名電焊工到白鶴灘水電站工地打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