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冬又名沿階草、書帶草、麥門冬、寸冬,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。須根較粗壯,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為紡錘狀肉質(zhì)小塊。以塊根入藥
選地整地
宜選擇疏松、肥沃、濕潤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,也可選坡地栽培。麥冬忌連作。當前作物收獲后及時進行整地。翻耕20-25厘米,并多次耕耙,做到疏松、細碎、平整。四川產(chǎn)區(qū)一般不作畦,如田塊面積過大,土面不平,可分筑小土埂,以便排灌。浙江產(chǎn)區(qū)作成平畦,畦寬1.5-1.7米,溝寬40厘米。在整地時施足底肥,一般每畝用堆肥1500-2000公斤,也可用過磷酸鈣50-70公斤或施廄肥1000-1500公斤,栽種時撒入溝中,也可于整地時撒入土中。
種植方法
1、種苗準備和處理。麥冬用分株繁殖。四川于清明前后,浙江于立夏至芒種,在挖麥冬時,選擇顏色深綠、健壯的植株,斬下塊根和須根,分成單株,剪去殘留須根,切去部分莖基(以根莖斷面出現(xiàn)白心、葉片不散開為度),立即栽種。如不能及時栽種,則須"養(yǎng)苗",把苗子的莖基,放清水里浸泡一下,使之吸足水份,然后相并豎立,放在陰涼處已挖好的松土上,周圍覆土保存。如氣溫過高,可每天或隔天澆水1次。養(yǎng)苗時間不超過7天。
2、栽種。四川于4月,浙江于5月,選晴天或陰天進行。四川采取開溝條栽,行距15厘米左右,深5厘米左右。先在溝內(nèi)施入稀薄豬糞水,然后按株距6-9厘米栽苗,每叢3株,栽后覆土,壓緊,踏實,使苗株直立穩(wěn)固,做到地平苗正。浙江采取穴栽,穴深3-5厘米,按行距25厘米,株距15厘米,每穴栽苗9-10株。蓋沒基部,壓實。
田間管理
1、間作。麥冬需要陰濕的環(huán)境,主產(chǎn)區(qū)都實行間作。四川通常在夏、秋季間種玉米。春玉米在麥冬栽后第2天,每隔5行麥冬間種1行玉米,株距50厘米,出苗后每窩留苗1-2株,以1株為好,立秋前收獲。大暑前,又在麥冬其它行間,每隔5行麥冬間種1 行秋玉米秋分收獲。冬季和初春,正值麥冬塊根生長時期,一般不間種作物,以免影響麥冬產(chǎn)量。浙江麥冬行株距寬,生長時間長,間種作物多以西瓜、大頭菜、紅蔥、夏玉米、蠶豆等為主。一般在第1、2年間種。第3年不再間種,以免影響麥冬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。
2、中耕除草。栽苗半個月左右,應除草1次,并松土深約3厘米。5-10月雜草生長旺盛,每月須選晴天除草并淺松表土1次。
3、施肥。四川一般追肥3-4次。第1次在7月,每畝施人畜糞水1200公斤,加腐熟菜餅25公斤。第2次在8月上、中旬,每畝施人畜糞水1500-2000公斤,加腐熟菜餅40-50公斤,火灰75公斤。第3次在11月上旬,每畝施人畜糞水1500-2000公斤,加菜餅25公斤,火灰75公斤或過磷酸鈣20-25公斤,第4次在栽種后的第2年2月下旬,每畝施豬糞水2000-2500公斤,加尿素5公斤,過磷酸鈣7公斤,氯化鉀5公斤。浙江施肥與四川略有不同。有"早施發(fā)根肥,重施春秋肥"的習慣。麥冬栽種半個月返青時,結(jié)合抗旱,每畝施清淡人畜肥700公斤,過磷酸鈣10公斤,促進早發(fā)根、多發(fā)根、分蘗早。7月后每畝施人畜糞尿1200公斤,加過磷酸鈣15公斤。春、秋兩季是塊根膨大、大量分蘗時期,應重施磷鉀肥。3、9月各施1次,每畝施過磷酸鈣50公斤或餅肥100-120公斤,人糞尿1200公斤,草木灰150-200公斤。以后每年施肥2-3次。
4、灌溉。立夏后天氣漸熱,水分蒸發(fā)量大,應及時灌水。冬春發(fā)生干旱,要在立春前后灌水1-2次,促進塊根生長。夏季雨水集中,應及時排除田中積水,防止高溫多濕發(fā)生病蟲害,影響生產(chǎn)。
病蟲害防治
1、病害
①黑斑病:病原菌為真菌中的一種半知菌,危害葉片。病菌在種苗上越冬,年4月中旬開始發(fā)病,在適宜的溫濕度下發(fā)病很快,成片枯死。
【防治方法】選用葉片青翠、健壯無病種苗;發(fā)病初期,于早晨露水未干時,每畝撒草木灰100公斤;雨季及時排除積水,降低田間濕度;用1∶1∶100的波爾多液或65%代森銨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苗5分鐘或大面積噴霧。浙江產(chǎn)區(qū)在發(fā)病嚴重時,割去發(fā)病植株的地上部分,使之重新抽苗。
②根結(jié)線蟲?。焊Y(jié)線蟲,在廣西全年均可發(fā)生。主要為害根部。
【防治方法】實行輪作,有條件的地區(qū)可水旱輪作,避免與烤煙、紫云英、豆角、芋頭、紅薯、瓜蔞、羅漢果、白術(shù)、丹參、顛茄等作物輪作;選用無病種苗,剪凈老根;選用抗病品種;進行土壤消毒。
2、蟲害
蠐螬、螻蛄、地老虎、金針蟲等危害根莖。
【防治方法】與水稻輪作,經(jīng)水田淹水,一季可全部消滅;或以農(nóng)藥用常規(guī)方法毒殺之。